電子合同簽約如今使用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非常的有效。對于電子合同簽約來說,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如何確保電子合同簽約的法律效力。
在確保電子合同簽約有效的過程中,精確記錄簽約時間,是將來產生合同糾紛之后,能作為電子證據的憑證資料。那么,如何精確記錄簽約時間的呢?
《電子簽名法》第五條至第八條規定,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的電子合同才被法律認可。下面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系統分析一下,電子合同法律效力問題。
之前我們已經為大家解讀了電子合同實名認證的問題,這次為電子合同法律效力解讀:防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的電子合同才有效。
電子合同又稱為電子商務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通過電子信息網絡以電子的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和紙質合同一樣,電子合同也是一種合法有效的合同,它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有別于傳統紙質合同訂立方式,整個簽署過程需要配合電子簽名、第三方授時、防篡改等技術,只有應用了這些關鍵技術的電子合同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提及電子簽名技術,不得不說到數字簽名。數字簽名是通過密碼技術對電子文檔進行電子形式的簽名。實際上人們可以否認曾對一個文件簽過名,且筆跡鑒定的準確率并非 100%,但卻難以否認一個數字簽名。因為數字簽名的生成需要使用私有密鑰,其對應的公開密鑰則用以驗證簽名,再加上目前已有一些方案,如數字證書,就是把一個實體(法律主體)的身份同一個私有密鑰和公開密鑰對綁定在一起,使得這個主體很難否認數字簽名。
就其實質而言,數字簽名是接收方能夠向第三方證明接收到的消息及發送源的真實性而采取的一種安全措施,其使用可以保證發送方不能否認和篡改信息。
數字簽名的主要方式是:報文的發送方從報文文本中生成一個哈希值。發送方用自己的私有密鑰對這個哈希值進行加密來形成發送方的數字簽名。然后,這個數字簽名將作為報文的附件和報文一起發送給報文的接收方。報文的接收方首先從接收到的原始報文中計算出哈希值,接著再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來對報文附加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和驗證。如果兩個哈希值相同,那么接收方就能確認該數字簽名是發送方的。哈希值有固定的長度,運算不可逆,不同明文的哈希值不同,而同樣明文的哈希值是相同并唯一的,原文的任何改動其哈希值就會發生變化,通過此原理可以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
精確記錄電子合同簽署時間,即時間戳(time-stamp)。時間戳是一個能表示一份數據在某個特定時間之前已經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的數據,通常是一個字符序列,唯一地標識某一刻的時間。使用數字簽名技術產生的數據,簽名的對象包括了原始文件信息、簽名參數、簽名時間等信息。通俗的講, 時間戳的提出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份電子證據,以證明用戶的某些數據的產生時間。
可以說采用了“數字簽名”技術和時間戳技術,可以有效防止電子合同遭篡改,充分保證了電子合同的合法可靠、安全合規。